计算中心:庐山行(2006.9.22)
对于大多数50岁左右的人而言,闻知庐山恐怕要和历史“庐山会议”与电影《庐山恋》有关。改革前,作为普通百姓欲登庐山绝非易事;但如今,我们要游庐山就似京郊踏青一般易如反掌。恰好今年暑假有个机会,于是我们便慕名前往。
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,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。来到庐山,才知诗的贴切。置身于庐山的牯岭镇,只见远山层峦叠嶂,云雾缭绕,到处呈现一派黛色。如果你不躬身亲品隐匿于山中的景点,你就自然不会体味到庐山的“雄、奇、险、秀”。由于庐山别具一格的人文、地理,使得她自古以来就成为达官贵人、文人墨客、佛男信女修性养身的地方。
如琴湖是迎接我们的第一个景点,湖名是因登高俯视湖状似琴而来。虽说湖上也有亭台楼榭,但这对我们来说已不足为奇。纷纷细雨中大家在湖前留足了影象。
距如琴湖不远处,凌空生成一座“天桥”,但是此桥却至今无人能过,原因就是由凸出山石造就的“桥”,其两端不在同一山体。由于这里景观奇特,自然成为了大家集中驻足的地方。
“暮色苍茫看劲松,乱云飞渡仍从容,天生一个仙人洞,无限风光在险峰”。庐山的松的确很多,而且高大挺拔。那一棵棵刺向蓝天的青松,仿佛是连接天地的巨拄,使人感到自然的壮观和神奇。过去的仙人洞咋样?我们不得而知。今天所见的仙人洞则是在一扇牌楼旁盘坐着尊慈眉善目的大佛,接受香客的膜拜,享受香火的供奉。而众多在此进香的人们也许想借这块宝地,求得自家万事亨通,富贵平安。
庐山向来以观雾著名。由于气候原因,庐山常年以雾为伴。可以说庐山观雾是一种享受,站在山间,你会看到团团水雾由山下冉冉升起,然后似股股白浪迎面而至。遥看远方,先是淡淡的几缕漫卷漂泊,再是薄薄的一层铺天盖地,最后则形成浓浓的雾墙。庐山的雾变化极快。当你选中一个景观想要拍照时,面对清晰的背景,也许未等你手中的相机调试完毕,目标瞬间便会被滔滔雾气所遮掩,而且久等不散。弄得许多摄影爱好者们只得匆忙间按下快门,这对数码相机倒无所谓,但是带胶片相机者可就手忙脚乱了。
庐山的雾虽美,但有时会乱云飞渡,让人难以辨别虚实。庐山的雾就曾在近代历史人物间演绎出一段不幸的往事。今天来到这里的人们多会把会议旧址与庐山大厦作为一个光顾目标,并将其摄入自己的镜头。至于是为了缅怀?为了反思?还是另有其它用意?那惟有参观者个人清楚。
含鄱口、三叠泉都是庐山的代表性景区,但在行程当日,天不作美,一场倾盆大雨浇灭了我们欲亲近她们的希望,于是我们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庐山。
庐山是美的,她美得令人陶醉,美得让人忘怀……